现在不上班的年轻人都在干什么?

我作为一个“不上班的年轻人”,只是不需要朝九晚五地坐班,也不是签订合同定时定量出卖劳动力者而已。毕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总是得做点事情,什么事情都不做...

我作为一个“不上班的年轻人”,只是不需要朝九晚五地坐班,也不是签订合同定时定量出卖劳动力者而已。毕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总是得做点事情,什么事情都不做,也是不成体统的。

出于各种原因,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上过班,离开学校以后在市郊租了一个单间。住在市郊,一是房租不高,很安静。二是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也没什么非得住在城区的必要。况且从小区出去步行五分钟就有一个小商场,基本上想要的都有。

我想我的一天大概可以叫做:当代青年离群索居实录。

现在不上班的年轻人都在干什么?

早晨大概七点半会醒,在列表里随机一首歌,起床洗漱。去年入冬之后我就开始习惯自己弄早饭——超市有卖冷的红糖馒头和肉包,放进蒸笼里蒸几分钟就能吃了。等的时候烧一壶开水,把磨好的咖啡豆倒进铺好滤纸的滤杯里,再往里冲开水。这大概是我尝试过的各种方法里最具幸福感的开启一天的方式。整个房间会弥漫咖啡香,人也跟着精神起来,虽然事后感觉用咖啡配肉包馒头真的怪怪的。

早上九点到十二点,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就会坐在桌子前面写稿。我买了一张很大的实木桌,够我放各种七七八八的杂物。下午会去健身房,大概一周三次,跑跑步,举举铁。夏天要到了,最近健身房里的人尤其多,特别是女孩子。这直接导致即使是工作日的下午,我也经常抢不到跑步机,只能到旁边去将就做点别的热身。

傍晚从健身房出来,电梯到负一楼就是超市。因为有时候会自己做晚饭,所以冰箱里总是得留着点东西。下去的时候通常刚好是下班的时段,虽然有点挤,但是在生鲜和蔬菜区,可以观察到各种表情里的生活百态,开心的,疲惫的,偶尔还看到了几次争执。

过完春节之后,晚上的时间就基本都交给了吉他。其实吉他是很早就买了的,只是最近才跟着教材一步一步开始练习。从小到大我都挺喜欢音乐,至少想学一门乐器,但是因为一直住在寄宿制学校,没能学成,所以只能长大了再弥补。最开始的一阵子弹得很难听,所幸的是邻居没来投诉。这几天好了一些,可以像模像样地弹几首练习曲了。左手按弦的指尖上都成功生了茧子,中间凹下去一个轨道,竟然有点欣慰。

练完吉他,睡前会读一个小时的书。其实阅读见缝插针地分布在一天中的不同的时段,只是晚上比较集中,加起来大概一天两个小时左右。我喜欢两本书一起读,一本社科、一本小说,最近在读的是单世联的《黑暗时刻》还有《纳博科夫全集》。

以上日程也并非十分固定。所在的城市有山有水,不乏森林公园和栈道。如果天气好,我就会出门。不过基本我都是一个人去,一方面是嫌朋友累赘,等来等去,最后可能也没走多远。二是我的大部分朋友们都很讨厌大自然,他们更喜欢其它不怎么需要走路的娱乐活动。所以在天气不好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会在周末或者晚上相约,去看一场演出,或者打麻将。现在麻将馆进化得很舒适,有沙发椅抱枕,绿豆汤和果盘。朋友几个出来,也并非为了打麻将而打麻将。大家聊一些最近生活工作里有的没的,哈哈大笑几声,坐在自动麻将机前只是给手头找点事情做罢了。

如上所述,这大概就是不上班的年轻人,我,日常的样子——有时候务正业,大部分时间不务正业。

这样的生活也并非总是轻松快乐的,收入不固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始终是群居动物,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寻求自己的存在感。而不上班,等于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也会造成惶恐和不安。在一天的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和我相处的人只有我自己。说实在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长时间和孤独进行抗争。

但是从另一面看,孤独也未必是一件坏事。纯粹的独居生活,能避免了工作场合很多无谓的消耗,让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变得更加具体。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也没有非要达成不可的业绩,有时间空出来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去尝试一些新东西。同时每天都可以是休息日,可以挑在便宜的旅游淡季去旅行。前一阵和朋友一起看上了一条邮轮的线路,想在夏天之前出一趟远门。生活很平淡,所以也得要有一点盼头和目标,攒一点钱,期待一些即将到来的东西。

当然,我也被问过未来有什么规划,难道一直这样吗?

事实上,我也不知道。不过得先弄清楚自己是谁,到底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才能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可能会再去考一本什么证书,或者再努力一把,进阶一下自己的学历;也可能到处看看,转换一下生活方式。

未来就是因为未知才有趣。过于纠结于规划,反倒容易觉得生活处处是不如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