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在眉睫的事有改变的必要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弄清楚三点。 第一点是,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件事处于迫在眉睫的状态的? 第二点是,预估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改变后产生的结果。 第三点...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弄清楚三点。

第一点是,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件事处于迫在眉睫的状态的?

第二点是,预估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改变后产生的结果。

第三点是,假设不考虑前因后果,又该当如何?

迫在眉睫的事有改变的必要吗?

先回答第三点。在不考虑前因后果的情况下,且在能力范围之内的,就去改变吧,但往往你会发现,这时候已经太迟了。那为什么还要去改变呢?这一点会涉及到你心里的舒适度,以及自责度。

因为你不去改变,在事情过后遇到的每一个小事件,你都会归咎于那次的不变,想着“要是那次在转念之间去行动、去改变,或许人生会不一样吧”。你的不变,在为往后的懊悔,挫败,失意找寻了一个借口。

人一懊悔,就会想着“早知道就……”,因此大部分人都会无条件地选择去改变,支撑他们的也是一句“万一有转变呢”,机率和选择都是在为“万一”而服务的。

关于第二点。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选择改变与否,就得先预估所得的结果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如果是,再急也改,如果不是,那就暂且搁下。

不过在预估的时候,大家都会认为“行动力”所带来的结果,一定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再不济也是保持不动,而不会靠近负值。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行动力本身就是希望的代名词。

我们不能去夸张化这个结果,不能把它想象成“事件的转机”,这样的机率不大,它可能会给你这件事增分,但也会减分,它的不确定取决于你行动前的不确定。当我们把最好的预想结果排除掉时,就会知道自己当下是否应该做出改变。如果仍旧不知道,那就按照上方的第三点去做吧。

最重要的是第一点。我们要找寻导致这件事处于迫在眉睫的状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若你是由于自己的懒惰与拖延,导致事件处于迫在眉睫的状态,并且一心抱希望于紧要关头做出改变后的结果。那你可能要认清一点,就是你所期待的成效,其实不会很大,至少不会超过你的预想范围,除非你以为的那个奇迹发生了。

但我们的人生当中,不会有那么多的奇迹。而且也不会把这稀少的奇迹放在由于自己的懒惰而导致的结果上。

任何人都会有懒惰、拖延的时候,既然消除不了,那就学着去减少。减少懒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减少迫在眉睫的事情发生。减少偷懒的前提是做事要有规划,事件的主次要分清,急缓也要分清。

好多事情,这一步拖延了,那一步拖延了,往往就是落后于计划的一大截,也就是通俗一点的“计划未完成”。这样的事,我深有体会,看着计划表上“未完成”三个字,内心颇为痛苦,而且也知道,这个月有这个月的事,下个月有下个月的事,每个月都拖欠一点,会导致年计划未完成,接着是三年计划、五年计划未完成。

其实这样的事情,我们很擅于忘记,毕竟生活会一直推着我们往前走,我们无暇顾及太多,只有在某一时刻突然想起时,才会回过头去看看,而这时我们又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这不算太糟糕,因为过去的事情无法重来,糟糕的是,在弄清原委后,仍旧无动于衷。假设能把自己骗过去就还好,就怕一边清醒着懊悔,一边糊涂着照旧。

第二个原因,我们常常受到别人的影响,跟随别人的步骤,把事件推到了迫在眉睫的状态,特别是处于一个集体当中。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往“上”看,并且学习他们“好”的那一部分。无论是课室里,还是宿舍里,亦或是办公室里,我们特别喜欢(大部分都是在无意中)跟随那些比较聪明,做事做得比较好的人。

我们没有考虑到,他们之所以把这件事放在最后才去做,是因为这件事在他们所有的事件当中,并非是最紧急,也并非是最重要的,或者,即便这件事是排在最末尾,他们也有能力去完成,甚至达到自己的满意要求。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转换能力都是不一样的,不能被他人的步骤迷惑,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精力,办事效率来预估这件事应该何时做,完成的时间范围又是多少,才能不把事件推到迫在眉睫的状态。

由于这个原因导致的这种状态,我们想不去改变都不行,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当你弄清楚这两个原因之后,你就知道自己是否该改变了。如果你连原因都不愿去找寻,或者觉得没必要,那就按照上方的第三点去做吧,万事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