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希电台:总有人能看到你隐藏起来的悲伤

蕊希电台:总有人能看到你隐藏起来的悲伤

有声电台」「2019-09-22」「蕊希」 蕊希(微信号: ruixi709),生于大连,巨蟹座,少女心,超人气情感电台主播。曾经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现在是努力创业、渴望周游世界的梦想家。每晚用声音治愈近千万个孤独的心灵
我微信里有一个特殊的好友,她发给我的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2019年5月,是一个小女孩在大笑着的表情包。可遗憾的是,她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100多天了,我再也...

我微信里有一个特殊的好友,她发给我的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2019年5月,是一个小女孩在大笑着的表情包。可遗憾的是,她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100多天了,我再也收不到她的消息。

我和她在不同的部门上班,接触不多但也有来往,每次见面她都很热情。她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老公在银行上班,孩子刚满3岁。她工作能力很强,在公司人缘也不错。

就是这样一个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的人,在今年5月的某个清晨,在老公刚刚睁开眼,孩子还没睡醒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从客厅的窗户跳了下去。拖鞋整齐地摆在地板上,她自始至终一声不响,连句再见都没说。

参加她追悼会的那天,我拼命回想她的样子,在我记忆的大多数角落里,她都是温和的、亲切的、笑着的。唯独有一次,她编辑了一长段微信消息,发到了公司的工作群里。

那条消息是她在抱怨加班工作带给她的压力,但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回复她。大家都背着她说: " 那谁谁谁疯了吧,是不是想被领导叫去喝茶?不想干辞职呗。 "

在那之后,她还是老样子,工作努力待人热情。好像那一次长篇大论的发泄,只是偶尔心情不好的证明,谁也没想到她会自杀。

当她从这个世界上离开之后,很多人才猛地联想到她发在群里的那条消息。那也许是悲剧的起点,也许只是很多线索里的一个端倪,但无论如何,那条消息在当时的确无人问津,这促使她在后来藏起了所有真实的情绪。

我后来又点开过她的微信,她朋友圈的背景图是一家三口的照片,下面的签名是 " 做一个淡淡的女子,不争、不抢、不矫情。"

那一刻我突然很心酸,在我心里她就是那种淡淡的女子,从没争抢过什么。可是,在岁月静好的表象背后,是被她藏得好好的痛苦。

她或许也怕表露痛苦会让她变成异类,所以在小小的尝试过后,她选择给痛苦筑一个坚硬的外壳,在旁人看不透打不破的外壳里面,是一颗一点一点被击溃的心。

我想起英国作家马特·海格,他24岁时患了抑郁症,不得不离开西班牙,和家人一起回到英国。在和西班牙的房东道别时,房东热情挽留,并且反问: " 你们为什么不待在这里?马特会好的,他看起来没事啊。 "

后来,马特在《活下去的理由》里写到: " 头脑最怪异的地方是,即使里面惊涛骇浪,外表也可以风平浪静,除你之外的其他人根本看不出来。你的瞳孔可能放大,说话可能前言不搭后语,皮肤可能在流汗,但全世界都对你的痛苦视而不见。 "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有脆弱、有焦虑、有暴躁,也有失落和难过,有些情绪超脱了我们能够控制的范围,但不应该被质疑,而应该被给予最真诚的理解。

生命脆弱但可贵,我希望在那些受伤的人面前,我们都能成为温暖的存在,不是去较真这件事有没有那么难,不是去劝慰说这件事不值得难过,而是安安静静的,听他们抱怨、发泄、甚至崩溃。

而当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受困于情绪时,希望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理解和被爱。

大多数看似善意的劝告和宽慰,对真正置身痛苦的人来说都是更加致命的打击。如果情绪、疾病本身是一个杀手,那身边人的不理解和淡漠,就是在把一个原本已经抑郁的人,推向枪口的正中央。

就在不久前,我家小区一个29岁的女孩儿跳楼自杀,当场身亡。我从小区人心惶惶的气氛里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传闻,大家都在说,女孩家里催婚,她不想结,想不开就跳了楼。

在各种惋惜里,我听到最多的就是: " 怎么这么想不开,连死都不怕,结个婚有什么好怕的? " 很多人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在当事人的心里,内心的痛苦,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

就好比人们不理解她为什么不伸手拨一拨乌云,但却没发现她没有双手。在质问她为什么不起身跑出阴霾,却不知道她早就断了双脚。

她生活的全部被困在那里,但每一个健康的、生活在阳光下的人,都不明白这有什么好怕的,有什么好难过的,有什么好去死的。

事实是,当苦难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永远无法感同身受。对每一个身处痛苦的人来说,你眼中的鸡毛蒜皮可能是他眼中过不去的沟壑,你觉得大不了的事情可能是他世界里的支柱。

所以,当坏事来临时,你身边的人身处困境,可能你无法理解、无法感同身受,但请你不要说风凉话,不要以你的角度度量她的选择,静静地倾听,真诚地拥抱,或者就是一个肯定的眼神,可能就是他重整旗鼓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