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丧”、到“佛系”再到“躺平”,年轻人对于工作和人生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造成的?本集节目,梁文道与刘擎、周濂一起聊工作这个话题。正如嘉...

从“丧”、到“佛系”再到“躺平”,年轻人对于工作和人生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造成的?本集节目,梁文道与刘擎、周濂一起聊工作这个话题。正如嘉宾们在节目里所说,金钱与美好人生的关系其实挺复杂的,美好人生也不等同于成功人生。个人在有限的空间里,仍然有选择的空间。

躺平,是当代佛系青年的一大特征。不想努力,躺平;懒得竞争,躺平;感到迷茫,躺平。

躺平似乎成为一个贬义词,形容一个人没有志向,甘愿做咸鱼。

但在角落的夜晚最新一期节目里,梁文道同两位嘉宾对当代青年躺平下了新的定义,一改我对躺平的看法。

他们觉得,当今社会,赛道是有限的,所以部分人的躺平不至于造成社会的内卷。

想想看,一件事情前排人想要看的更清楚,站起来,后排的人不得不站起来,再后一排的人也要站起来,这就是内卷。

前排的站起来,后排的不得不站起来,当再后一排站起来,跳起来也看不到的时候,就选择不看了,走了,这就是躺平。

而选择阶段性的躺平,则也是创造了另一个选择,去开辟新的赛道。

这样想来,躺平似乎也无可厚非。反而是一种明智。

当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的进步,物质的充裕,许多人都想着要成为成功人士,但实际上,成功人生不等同于美好人生。

有多少打工人每天的生活都被工作填满了所有空间,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一年到头来和家人团聚不了几次,在日复一日的摸爬滚打中丧失了斗志,弄丢了追求,淹没在世俗中。

多少人看到别人取得的成就,开始质疑自身,为什么比不上别人。

大可不必。赛道不同,就换一个。

有的人,人生意义来自于工作;有的人,人生意义来自于工作之余的闲暇;有的人,躺平是为了休息一下再站起来;有的人,躺平是为了休息一下起身离开。都挺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