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姐到糊糊妈妈:一个传统广播人的蜻蜓FM电台之旅

曾经,我是“钟小姐”。 在电台工作了八年,大部分时间,我做的都是很多年轻广播人包括我自己,曾经幻想过的充满了文艺范儿的工作——深夜,话筒,灯光,倾听,与...

曾经,我是“钟小姐”。

在电台工作了八年,大部分时间,我做的都是很多年轻广播人包括我自己,曾经幻想过的充满了文艺范儿的工作——深夜,话筒,灯光,倾听,与诉说。无数次的深夜往返,无数次的开导劝解,无数次的倾心讲述,都让我变成了相对内向、相对敏感、擅长活在自己小世界的人。

两年前,网络电台开始出现在传统媒体人的眼前,当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地位危机的时候,我抱着新鲜又怀疑的态度,试探着迈出一只脚,进入这个领域。在蜻蜓FM持续更新的《钟小姐的麦克》,是我传统电台节目的mini版,为适应网络传播的需求,它更加短小,更加精致。“我是钟鑫,钟小姐的麦克,谢谢你听到我”,这句话,成为听友们认识我、听到我、认可我的敲门砖。

偶然,我变成了“糊糊妈妈”。

一年前,家里诞生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她是我的小侄女。懵懂探寻的大眼睛,粉嫩聆听的小耳朵,让本来不着急要孩子的我顿时母爱泛滥。孩子对于声音的辨识能力非常强,声音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有效通道。我尝试着给小侄女儿录了几期童话故事,并且上传到蜻蜓FM儿童频道,当时只想着把它们作为“玩票”性质的小作品,也算是以后送给自己孩子的声音礼物。

很多故事的发生发展都是源于那个转折性的“没想到”,不是吗?

没想到,蜻蜓FM儿童频道的编辑,对于我尝试录制的这几个小故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发布之后的后台数据也很不错,于是在沟通之后,我和编辑们做了一个共同的决定:做儿童节目,打开儿童市场!

在逐渐尝试的过程中,编辑们站在市场前沿,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当下孩子们喜欢什么?流行什么讲述风格?市场是家长主导还是孩子们自主决定?。再结合蜻蜓FM后台给出的详尽收听数据,我们可以把握收听人数、收听时长、次日留存率等,并根据数据及时做出调整。这种以“天”甚至以“小时”为单位的反馈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网络和平台,是节目快速试错、迅速调整、高速成长的保证。

《糊糊妈妈讲故事》,就这样诞生了,并且在飞速发展、不断更新的网络音频市场得到了初步肯定。

哦对了!你可能会问我:你现在还没有孩子,怎么会叫“糊糊妈妈”这个名字?

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夫家姓胡,在我爱人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家里人就开玩笑说“以后你有了孩子,就叫糊糊吧,可爱又特别”;于是,当我成了胡家媳妇儿的那一刻,就被玩笑般地冠上了“糊糊妈妈”的称号。如今而立,在等待自己孩子来临的时光里,我更加喜欢这个被寄予了希望和祝福的名字。

并且,在节目创立之初,也和蜻蜓FM儿童频道的编辑们商讨过,以孩子们的视角来看,“妈妈”无疑是世界上他们最亲密最信任的称呼,加之我个人的音色、风格,和努力方向,都把节目及自己定位到了孩子好朋友的角色。让我的小朋友们接受、认可、赞扬、传播,是《糊糊妈妈讲故事》节目创办的初衷和目标。

现在,我是“糊糊工作室”的负责人。

随着被认可,节目量迅速增加,显然一个人已经无法承担。于是,寻找小伙伴就变成了必需之举。“糊糊工作室”成立之后,我们有了专业的儿童心理分析、专业的文案、专业的制作、专业的市场,自然也就有了更加高质量的节目。

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会考虑市场上受小朋友欢迎的热门题材,还会以教育为出发点去选取一些有深层意义的内容。虽然呈现出来的每一集故事,只有短短的七八分钟时长,但是从前期的选材、写作,到演绎、录制,再到后期的制作、包装,都有很多人付出努力,为孩子们制作的东西必须要用心,这一点,我们做到了。

在工作室和市场对接及节目推广方面,蜻蜓FM给予了很多帮助。更加让我们坚定了“做高质量的内容提供者,利用大平台来成就节目”的想法。包括此次参加蜻蜓fm“声价百万”全球播主竞技大赛,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更好的审视自己的方式,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而从“钟小姐”到“糊糊妈妈”的转变,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平台的尝试,对于我个人来说更是一段很神奇的经历。接下来,糊糊妈妈将会给小朋友们呈现一个具有更多原创、有趣、神奇故事的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