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坡道上的家》全集百度云网盘在线观看下载

日剧《坡道上的家》全集百度云网盘在线观看下载

资源分享」邮箱:dimail@qq.com,如资源链接失效,请联系邮箱。分享最新百度云网盘资源,专注百度云网盘
点击下载
提取码: 3j6g
《坡道上的家》:被禁锢在别人眼光里的妈妈,到底有多痛苦? 01 最近被日剧《坡道上的家》刷屏了。这个剧,真是越看越让人窒息。 在剧里面,女主里沙子的婆婆...

《坡道上的家》:被禁锢在别人眼光里的妈妈,到底有多痛苦?

01

最近被日剧《坡道上的家》刷屏了。这个剧,真是越看越让人窒息。

在剧里面,女主里沙子的婆婆明明也会在她忙不过来时帮忙带娃,而她的丈夫明明也会带着孩子去婆家留给妻子一天自由的时间,可是他们一边微笑着一边不失理智地对里沙子说出的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却都能让人肝气郁结。

原本,里沙子的生活是平和的,丈夫在外忙着工作,她在家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

每天带着孩子去图书馆、散步、玩耍、做饭,等晚归的丈夫回家亲手递上啤酒、小菜,再一起在饭桌上聊聊天。

可这样的平和,却因为一场官司有了裂缝。

里沙子被选做陪审员,旁听的案件是一起母亲杀婴案。随着案件的审问一点点深入,里沙子在犯人的身上竟然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坐在被告席上的这位母亲,她的丈夫、婆婆、妈妈所说的话,都像极了里沙子的生活。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的平静生活,根本算不上幸福,顶多算“一般人”的生活罢了。

而正是这该死的“一般人”,让她犹如温水煮青蛙一般无法察觉,也让她的生活坠入深渊。

01

剧中法庭上,被告人的丈夫回忆起妻子刚生完娃的情景。

当时的他,已经察觉到妻子的情绪出了问题,他也知道妻子是带娃太累的缘故。

为此,他特意向朋友询问该怎么办。朋友告诉他,带娃前几个月辛苦都是正常的。

然后他对妻子说了下面的话,还觉得自己是在好心开导她:

“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也肯定能做到。不要这悲观,再加把劲吧!”

言外之意就是,一般人都这样,除了忍着没有别的办法。

可是,动脑子想想,怎么就没有办法了?难道你不知道妻子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你的分担?

而这位丈夫,除了跑去跟前女友吐槽家事,还因为怕孩子半夜哭吵醒自己,而选择一周五天都睡在宾馆。

即便如此,丈夫也自认为自己做得完美无缺,周末回家带娃,怕妻子应付不来把老妈喊来帮(tian)忙(du),简直无可挑剔是不是~

法庭上的旁听者也集体对丈夫投去了肯定和同情的目光。

丈夫做一分就是尽职,妻子错一分就是失职,正是因为这些“一般人”的想法,才一步步把一个新手妈妈从恐慌、失望,逐渐逼到绝望。

02

拿着“一般人”的情况向妻子施压的,还有剧里女法官的丈夫。

生孩子前,女法官和丈夫定了协议,自己不会辞掉工作,所以孩子两个人一起养。

当时丈夫满口答应,可孩子生出来之后,遇到需要牺牲和妥协的地方都是女法官一人在扛。

每天从公司早退跑着去保育院接孩子,回到家还要准备一家三口的饭菜;在家加班忙工作孩子哭个不停,丈夫不闻不问一直赖在沙发上打游戏;家务活绝大部分依然由女法官在承担……

当她一脸心寒地质问丈夫,为什么不兑现生孩子之前的承诺时,丈夫这样回答:

似乎母亲从孩子一生下来的那一刻,就理所应当牺牲全部的时间,把自己变成行星天天围着孩子转;

似乎母亲在无法兼顾工作与孩子的时候,理所应当舍弃工作顾全孩子;

似乎母亲在成为母亲的那一刻,理所应当知道该如何养育孩子,不能有疑虑、恐慌和生疏。

我的一个闺蜜曾跟我说过,生了孩子之后,她有许多个时刻都想一脚把老公踹飞。

但最令她原地爆炸的时刻,还是丈夫说着类似于“一般人”、“大家都”这样的字眼时。

当她因为生疏和紧张,而无法分辨孩子的哭声变得手足无措时,她老公指责说:

“别人家的娃都是吃吃睡睡的,肯定是你奶不够!”

当她的孩子因为顽皮而磕破了上嘴唇,她惊慌失措地抱着孩子往医院跑时,她老公在电话里责怪说:

“怎么别人都能看好孩子,就你带着孩子三天两头往医院跑!”

当她和老公吐槽孩子连续三个晚上频繁夜醒时,她老公躺在床上半梦半醒地给她打气说:

“大家都这么熬过来的,同事家孩子还要半夜起来玩一个小时才能继续睡!所以老婆你肯定也没问题!”

当她的孩子总是粘着妈妈哭着吵着跟妈妈撒娇时,她老公嗔怪说:

“一般这么大的孩子都能自己玩,肯定都是你平时太惯着他!”

男人们用“一般而言”要求女人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又用“一般而言”轻而易举的逃避着自己应尽的家庭责任。

在他们的头脑里,孩子由妈妈带天经地义,那些妈妈们不得不经受的痛苦与牺牲,都不过是平常事而已。

男人们又何曾明白,在育儿这件事上,他们的角色并非是在“帮忙”,而更应该是“共同分担”。

03

男人们逃避育儿责任的另一个绝招,就是“叫我妈来”。于是,这些美其名曰来“帮忙”的婆婆,又悄无声息地在妈妈们的背上增添了新的压力。

就像剧中受审的女犯人的婆婆,来了以后就开始对媳妇带孩子的手法指手画脚,还觉得别的妈妈一个人带娃,都能带得又好又棒。

还有女主里沙子的婆婆,看似每次客客气气、用心帮忙,实则话里话外都在埋怨儿媳。

里沙子不希望婆婆太惯着女儿,婆婆就可怜兮兮地说孙女很孤独。

觉得孙女瘦了,明里暗里指责儿媳没照顾好孩子。

假惺惺地给儿媳快手菜谱,就怕自己儿子不能得到最“精致”的伺候。

都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但她们却不这么认为。

她们觉得,自己当年受过的罪、熬过的苦,都能挺过来,凭什么你就不行?

她们用“女人呐,还不都是这样过来的”来麻痹着自己的儿媳,再时不时地用“别人家”或者“自己当年带娃的神勇”来凸显儿媳的笨拙。

前两天,一个正在月子里的闺蜜跟我们吐槽她婆婆。闺蜜的母乳喂养并不十分顺利,堵奶、发烧、孩子乳头混淆。

每次婆婆看到娃刚喝完母乳睡不到两个小时就哇哇大哭时,都会说:“***家的娃每次喝完奶都能呼呼睡上三个多小时,可省心了!”

每次闺蜜喂奶,婆婆硬要凑上去听她孙子是否有吞咽声。看到闺蜜为了调整抱娃和衔乳的姿势而较劲,婆婆就在一边回忆自己当年的奶有多好,喂养得有多么轻松。

一字一句都隐藏着对儿媳的质疑,“怎么别的妈妈手到擒来的事儿,在你这就这么复杂呢!”

这句话虽然婆婆没说,但从她的那些话里,闺蜜早已感受到她对自己的嫌弃。

本来就焦头烂额、亚历山大的闺蜜,更加委屈和难受。在电话里她问我:“是不是我这个当妈妈的太笨了?!”

说完之后,嚎啕大哭。

既然婆婆这样,就别指望她能帮着分担压力了。要不就叫亲妈来帮忙吧,亲妈总不会坑闺女吧?

可殊不知,很多时候,亲人以“为了你好”的名义,依然在向我们释放着无形的压力。

就像剧中的几位亲娘,她们希望女儿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在乎她们是否快乐、开心,只是在用“一般人”该有的生活模式去要求女儿。

听到女儿不能像一般人那样结婚,而是不办婚礼、不买房,女犯人的妈妈这样说:

妈妈希望自己的女儿,像一般的日本女人那样,不出去工作,专心在家相夫教子,因为她觉得:

里沙子的母亲也是如此。她絮絮叨叨地用“一般而言”评判着女儿的婚后生活。

住多大的房子、女婿曾经的学历和现在的工资、其他人的孙女上的幼稚园,她从未肯定过女儿,也不相信女儿能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

因为她坚信,脱离了“一般而言”的生活,终究好不到哪里去。

想起我的朋友小V,她说自己每次从娘家回来,都要和老公吵上一架。每次娘亲都要有意无意地用“别人家”的生活,去评判小V的婚姻。

本来有些事情她觉得无所谓,但架不住娘亲一次又一次地在耳边吹风,回到家便看老公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哪哪都不顺眼,处处都不顺心,什么带娃不给力、挣钱挣得少、对自己不够贴心,非要和老公吵一架才痛快。

事后冷静下来,小V也替老公叫怨,觉得事情远没有娘亲说的那样糟糕,吵架的导火索无非都是来自娘亲口中“别人家”所带来的无形压力。

很多时候,亲人带来的压力最让人觉得沉重。因为无法摆脱、无从逃避,以及不得不在意。如果亲人们都能明白,不用世俗的评判标准去审视子女,也许对彼此都是一种放过。

04

丈夫也好,婆婆也罢,甚至是亲娘,他们之所以会用“一般人”来要求一位母亲,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整个社会对“母亲”的标签化。

一直以来,母亲的形象代表着伟大,而伟大的背后则意味着默默的牺牲和巨大的付出。

一味歌颂这样的伟大,在某种程度上不正是表现出了我们对于性别偏见和不公的默许么?

不论是全职妈妈身上承担的过重的育儿负担,还是职场妈妈面对的不合理的家庭分工,都被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所美化与掩饰。

这对于每一位母亲来说,无疑是一场道德绑架。正像《女人所生》所写的那样:

“我们(女人)身上的那些品质被人们设想为‘天生的’。比如忍耐、自我牺牲、乐意没完没了去重复那些使一个人社会化的家庭琐事。”

“整个社会对于‘母亲’的形象,有着一种颇为传统的要求,它要求的是女人的‘天性’,而不是智慧;要求自我忘却,而不是自我意识;要求依靠他人,而不是创造自我。”

难怪在《坡道上的家》第五集中,法庭上的大法官说了这样一句话:

“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值得拯救,最该被拯救的是孩子。”

他的话无疑代表了整个社会对母亲的困境与诉求所采取的态度。

那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漠视与忽略。

这也是为什么,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被人掐住脖子无法呼吸的感觉。

它的真实是因为“你看我时,我便是你”。

剧中那些母亲们的痛苦,每个做妈妈的都或多或少的领教过。

也许并非自己遇人不淑,而是整个社会所塑造的母性制度,像自然法则一般让母亲们在漫漫一生中都在承受着压力。

“一旦女人知道一个孩子正在她的体内生长,人们便向她灌输新生活的理念、理想,不停地向她描述新生活的楷模。”

她们被这些力量所压倒,以至于在做母亲的头几年,必须把女人不得不经受的痛苦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过一些。

《坡道上的家》有一段特别戳心的话:

就像网友所说的,“为什么总是要用‘普通人都这么做,你为什么不’去要求别人?人又不是活一条平均线,为什么不能跟别人不同?”

母亲亦是如此。

别忘了,在我们是母亲之前,我们首先是自己。

那些密不透风又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的“世俗眼光”和“一般而言”,多希望它们都见鬼去。

如果这个大环境还做不到,至少我们可以自己先来试试看。放下那些别人的偏见和要求,也忘掉那些道德审判的压力,按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才算得上是值得的一生。

所以,亲爱的,在照顾孩子之前,请先照顾好自己的心。(文/林小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