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恒头条》062期:什么是日本芯片的“昭和陷阱”?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最近这段时间,日本和韩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一直都是热点。日本对韩国发起了很严格的贸易管制,重点限制半导体原料的出口,这可事关韩国的经济命脉,一时之间就让韩国公司慌了手脚,紧急寻找替代品。
表面看起来,日本好像是捏住了韩国的咽喉,占了上风。不过我倒是觉得,不管这一轮争端的结果如何,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日本的半导体行业,早就已经败给了韩国。在80年代,日本生产的半导体存储器DRAM,一度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而在今天,在全球市场占大头的,是韩国的三星和SK集团。
那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最近,我在公众号CV智识上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叫做《日本半导体的“昭和陷阱”》。这篇文章指出,日本半导体的衰落,原因固然有来自于外部的竞争,但是更大的问题出在,日本企业自己的研发和管理模式上。
今天的《邵恒头条》,我就想来给你说说这篇文章里的观点。
先简单介绍一下,日本半导体行业崛起的背景。
半导体这个产业,是50年代在美国起步的。随着美国和苏联冷战,美国的半导体主要应用在了军事领域,而民用领域则是让给了日本。
这就给了日本半导体产业很大的发展空间。日本半导体行业最鼎盛的时候,是1985年。在那一年,日本攻下了全球50%的半导体市场,其中DRAM,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用于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的存储器,更是占领了全世界80%的市场份额。
而日本企业能够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就是它们非常精益求精,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那你可能知道,在80年代之前,整个世界还是处于大型计算机时代,那个时候一台计算机差不多就要数亿日元,这么贵的机器对于要使用的存储器自然是高度可靠,一定要非常耐用,保质期至少也得20多年。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日本人就开始推崇一种制造理念,那就是在生产的时候就得避免出现瑕疵,不能等到生产出来之后再找问题。而这样的理念,当时美国的同行并没有认可,但日本人极力推崇。
结果,到了1980年的时候,惠普公司就表示,日本DRAM存储器的良品率超出了美国公司的产品。当时日本的竞争对手是美国的英特尔公司,英特尔可以说是在竞争中中节节败退,在最低谷的时期损失了1.73亿美元,差点破产。为了弥补损失,还裁掉了2000名员工。
而日本的DRAM生产商,就逐渐占领了全球市场。
你可能知道,后来因为日本公司太强大,美国公司还尝试通过贸易手段打压日本的半导体公司。在86年的时候,日本曾经被美国认定为只读存储器倾销,还跟美国签署了《美日半导体协议》。这个协议规定,日本必须得开放半导体市场,要保证国外公司获得20%的市场份额。而且,美国还对当时日本出口的3亿美元的芯片,加收了100%的惩罚性关税。
可就算这样,日本公司也没有被打趴下,依然保持了很高的市场份额。对比之下,英特尔反而是被迫退出了DRAM领域。
那既然日本半导体行业这么强大,连美国都打不垮,韩国公司又是怎么反超的呢?
我先不跟你说韩国公司,而来看看日本企业内部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这篇文章传达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日本半导体行业的成功,恰恰又变成了自己的陷阱。
什么意思呢?
前面我们说,日本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的“工匠精神”。生产出来的DRAM,一用能用25年。
这种芯片,质量好是好,但缺点其实也显而易见,可能你也能想到,就是贵。在大型机的时代,还有公司会买,可进入了个人计算机时代,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因为你想想,我们平时用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最多也就用5年,怎么也得换了。25年保质期的存储器,那不是浪费么?
而且,这种存储器不仅是贵,制造的工艺还特别复杂。比如说,有一家特别擅长高成品率的日本公司NEC,它们会对一个技术的每个参数事无巨细地调整、观察,一个产品做实验的量相当于其他公司的10-20倍。为了保证质量,NEC同一台设备的产品吞吐量,只有三星的一半。这对成本和量产都有影响。
在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其实在当时那个时间点,市场上的风向就已经发生了转变。而日本企业,还依然沉浸在自己“技术第一”的神话里不愿意出来。
那你可能会想了,为什么当市场风向改变的时候,日本公司没能及时作出反应呢?难道公司高管和市场部门,没有注意到这些趋势吗?
这就涉及到,日本企业的第二个大问题了,“终身雇佣制度”。
我们都知道,日本企业在二战之后,开始大范围实行终身雇佣制,也就是员工一旦被企业录用,一般都会干到退休。而且一位员工的晋升,主要取决于他在公司里工作时间的长短。这个制度对于日本在战后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是在芯片行业里,终身雇佣制的弊端就能看出来了。因为日本企业的员工是靠年限晋升,所以其实在每一个职能口,都有大量能力不够的人。而那些能力强的人呢,在升职之后,也逐渐会远离一线的车间,不再了解最先进的技术。
而且,日本的半导体行业还存在一个隐藏的鄙视链,那就是它们重研发,但是轻市场。假如一个研发人员被调到了市场部门,那他一定认为自己没前途,要完蛋了,不愿意好好干活。可半导体行业恰恰是一个对市场前景极其敏感的领域。
你看,工匠精神和终身雇佣制,都是日本昭和时代的产物,是当时日本人特别引以为豪的东西,可是到了1989年,日本结束了昭和时代,进入了平成时代,而日本企业还抓着昭和时代的产物不放手。这也是为什么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昭和陷阱”。
现在,我们可以来说说日本的竞争对手韩国了。韩国公司就是在80年代的时候抓住了机会,进入了半导体行业。
在84年,三星成立了韩国第一家现代化的芯片工厂,早期派出过不少商业情报人员,专门到日本偷师。在随后几年,韩国政府也开始了“半导体工业的振兴计划”。
而且,在后来当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受到美国反倾销调查,而且还遭遇了经济泡沫破裂的时候,韩国企业这个时候反而是加大投资,把日本的很多研究人员都挖了过来。还不仅如此,韩国还跟美国联手打日本,三星的DRAM就获得了美国半导体标准化委员会的认可,把日本排除在外。
不过,要说韩国企业为什么能后来居上,还不光是靠商业情报和政策支持。韩国企业做得好,有一条关键因素,就是他们在企业管理上,完全是跟日本反着来。
什么意思呢?
前面我们说,日本公司追求工匠精神。可韩国看重的是,怎么能快速、低成本生产。
比如在三星内部,他们采取的是内部赛马的研发模式,有很多小组会同时研发,有时候同步推进四代产品。这就非常有利于,适应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快速迭代啊。而且一个小组还不只是负责研发,还要切换到量产,那这就要求他们要主动考虑成本和速度的问题。
这篇文章里有一句话就说得特别好,说日本把“创新”狭隘地当成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产品的研发,却它们却忽略了“低成本生产技术”其实也是一种“创新”。
这是韩国公司跟日本公司的第一点不同。
第二点不同在于,日本企业不够重视市场,韩国却在市场调研上,使了吃奶的劲儿。
首先是市场调研人员的数量上,三星人员的体量是日本企业的几十倍。
而且韩国的市场调研员那真叫深入一线。比如说一位专员被派到中国,那他要在中国住上一到两年,学会讲普通话、吃中国饭、了解中国人的喜好,等做完了这些功课,再确定三星应该给中国人生产什么样的DRAM产品。
这样的调研方法,也影响到了韩国企业的内部架构。比如说三星董事级别的高管,每年都有一个任务,就是都得为公司物色一名市场调研人才,而且这类人才是不给他设薪酬上限的。在这些顶级人才进入公司之后,迎接他们的是非常残酷的竞争。一个惯例就是,如果你40岁还未当上部长,那就必须从公司离职。这么激烈的内部竞争,就让身居高位之市场人才不可以有丝毫懈怠。
反过来看日本公司,它们重研发,轻市场,同时市场又和研发非常割裂。这导致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被超车之后,差距被越拉越大,看不到反超的机会。
好了,今天跟你分享了日本半导体行业面临的“昭和陷阱”。打垮日本DRAM产业的,并不是外部竞争,而是在昭和时代一度将日本企业推上神坛的工匠精神和终身雇佣制度。
这篇文章的原文链接,我放在了文稿里,你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最后,我还想分享一点儿我的感想。虽说文章把工匠精神和终身雇佣制叫做“陷阱”,可是并不代表,这两件事是错的。其实恰恰是因为它们在自己的时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才被当成是“昭和精神”的典范。
但是,无论是工匠精神还是终身雇佣制,它们只是特定时期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旦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它们很可能不再适用当前的情况了。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