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第792期:知识是怎么发生的?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接着昨天的话题,我们再来聊一个深入的问题:知识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最近我看到这个问题,是在一本叫《心智》的书里,得到里有它的电子版。提出它的,是一位神经学家,叫拉马钱德兰。
乍一听,你可能觉得,答案显而易见。知识发生在那些聪明的头脑里。人类智力越来越发达,所以知识越来越多。但是,事情没这么简单。早在100多年前,生物学家华莱士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的大脑早在20万年前,就达到了现在今天的水平。说白了,从生理结构上看,20万年前的祖先,跟我们今天一样聪明。你能学会的东西,他全都能学会。
但奇怪的是,人类的很多能力,比如语言、绘画、音乐,都是直到很晚才突然展现出来,而且一旦展现,就开始突飞猛进,而且在全人类中迅速普及。
如果你拉长时间段看这个现象,就很奇怪。打个比方,就好像是一个人明明有一身肌肉,却连动都不会动,直到三十岁,才猛地站起身来,健步如飞。你说奇怪不奇怪?后来,学界还用华莱士的名字,给这个奇怪的现象命名,管它叫“华莱士问题”。
华莱士问题其实是在质疑,知识跟脑力之间,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吗?如果不存在,那么,知识是怎么产生的呢?
你可能会说,它会不会是积累的结果?我们先掌握一个知识,然后一生二,二生三,只要时间长了,就这么日积月累地发展起来了。
假如我们追溯到一百万年前,你会发现,这个解释也不对劲。比如,人类最早用的石器,叫阿舍利手斧。也就是把一块石头,四周打薄,磨成一个斧头的形状。人类使用它,有150万年的历史。
但奇怪的是,在这150万年里,这个阿舍利手斧,几乎没发生任何变化,在各个种族,各个时段,地下挖出来就是一模一样。你看,今天技术迭代的速度有多快。就拿手机来说,三天两头就出个新款。但是你能想象,一个技术在150万年的时间里,不发生任何改变吗?
假如说,知识累加的,那这个手斧一旦出现,就应该被不断改进才是。今天加个手柄,明天削尖一点,改造成长矛,让它变得越来越好用。但事实却是,在100多万年里,什么都没发生。
你看,我们又面对了开头那个问题:知识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在《心智》这本书里,拉马钱德兰教授,提出了一个解释。我觉得很有说服力。他认为,真正触发新知识的,不是聪明的大脑,也不是已有的存量知识,而是我们在生存中,遇到的新问题。这个新问题,才是触发知识的开关。
比如前面说过的阿舍利手斧。考古学家发现,大概在一万三千年前,北美洲出现了大量的,比它更精致的武器。它比原来的手斧更薄,更尖,更适合投掷,其实就是现代的长矛。考古学家管它叫克洛维斯矛头。
那么,这个改进是怎么发生的呢?考古学家认为,很可能就是因为,当时人类遇到了新问题。
大概一万多年前,人类来到了北美洲。在这里,他们最主要的猎物变了,不是原来小的猎物,是体型庞大的猛犸象。在这样的猎物面前,手斧显然不够用。人类必须得制造出更尖利,而且还能远距离投掷的武器。在这个新问题面前,人类才发展出了一套制造矛头的知识。
换句话说,知识的进化,和生物的进化一样。它都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知识没出现,不是因为大脑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人类还没有遇到,能够触发这个知识的问题。
比如语言,在人类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社群之前,彼此之间不需要交流复杂的信息,用手势沟通就够了。后来人多聚在一起,要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复杂,人类才需要语言。
再比如使用火,很多进化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生物的能量更多地用在了长脑子上,导致肠胃萎缩变小。那怎么办?于是,人类开始用火。火,其实是肠胃的延伸。它的目的是让食物变得更容易消化。你看,我们之所以能发现,使用火的知识,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遇到了肠胃退化这个问题。
说到这,你可能会说,不对。按照这套逻辑,一个问题一旦被解决,这个知识不就画上句号了吗?世界上的问题是有限的,我们能掌握的知识,不是也变得很有限了吗?
不会的。问题自己会生长。每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就一定会引出一大串问题。比如掌握了用火烹饪之后,我们就会进一步想,应该是烤还是煮?每种东西应该烧多长时间?这就发展出了烹饪技术。
再比如说发明了飞机,但是飞机怎么优化?怎么培养出更合格的飞行员?怎么避免飞行事故?怎么在战争中使用飞机?怎么判断飞机的行踪?这一长串的问题又衍生了出来。
这下我们就明白为什么有所谓的“知识大爆炸”了。因为每出现一个新知识,它都会摇身一变,变成一大堆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又成了新的知识。这个过程不断往复循环、不断累加,人类知识可不就指数级爆炸性增长了吗?
听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说了,搞清楚知识是怎么发生的,有啥用啊?知识不还是得一点点学习吗?
当然不一样。从这个角度再来看知识,其实定义了未来学习的样子。
至少有两点和我们今天不一样。
第一,知识是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传统社会人类的问题类型相对单一,大家遇到的问题大体类似,所以,复制别人的知识,就可以当做自己的知识。在传统社会,这就叫学习。所以,过去的学习,只要你是一个勤奋的人就够了。而未来的学习不一样,人类的处境极大分化,每个人都随时面对完全不一样的问题。每个人的问题随时随地不一样。在未来,除非我们是一个能够自己定义问题的人。否则,不管多勤奋,我们其实什么都学不到。
还有一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传统社会发展速度慢,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慢慢整理成书本,沉淀为大学课堂里的课程。但是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那么快,沉淀下来来不及。所以未来的学习,要求我们不仅要阅读书本,不仅要上课,还要找到那些在解决问题第一线的人,知识在他那里是方生方死。那才是知识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举个例子,传统社会怎么培养一个金融人才?要学习金融学的基本原理,要遍读金融大师的著作,要上最好大学的金融专业,等等。但这就是学习的全部了吗?
不,一旦回到真实世界,你就知道,不管这个人脑子里装了多少金融知识,他面对的永远是真实的问题和挑战,而且这个问题和挑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比如,怎么把公司的这款刚刚设计的理财产品卖出去。
你要知道到哪里找到用户,所以你要熟悉线上线下用户的特征;你要知道怎么和用户交谈,所以你要知道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沟通策略,新鲜的话题是什么;你要找到各种合作伙伴,所以你要熟悉各个平台的运营规则,这也是随时在变;你要争取带团队,所以每一种能提高个人信用威信的方法都要尝试去了解等等等等。这才是未来知识的样子,是学习的样子。
顺便说一句,有人问我,你们为什么要创办“得到大学”? 简单说,得到大学就是我们在这个方向上的一个实验。它尝试把各行各业的解决问题的高手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彼此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案,彼此创作自己的知识产品。你看,知识的源头在变,学习的方法也在变。得到大学就是在这个方向上做摸索。
最后,引用一句教育学者沈祖芸老师告诉我的话,她说:“知识世界不是由领域来划分的,知识世界是由挑战来构成的”。这是今年对我启发最大的一句话,分享给你。
好,这个话题先说到这。罗辑思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