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吃不胖”还是“喝水长肉”,真的是天注定么?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这样一类人:考前啥都不会,考完题题都对;吃前告诉你吃完再减,实际上比谁都瘦。 叫你吃火锅的是ta,和你拼单叫奶茶的是ta,吃自助10...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这样一类人:考前啥都不会,考完题题都对;吃前告诉你吃完再减,实际上比谁都瘦。

叫你吃火锅的是ta,和你拼单叫奶茶的是ta,吃自助10个刺身拼盘起步的是ta,A4腰不过百的也是ta。

好嗨哟,人家吃啥都不长肉,你喝水都长胖。

这时,你往往会安慰自己,这都是遗传的,是“天注定”的。真的是这样么?

“狂吃不胖”还是“喝水长肉”,真的是天注定么?

于是,充满好奇心的科学家们,邀请了1,000多位双胞胎,进行了一项研究。通过控制他们的饮食来检测血糖水平。

如果基因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吃了同样的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是否会完全相同?

如果答案是No的话,则意味着咱们的体重增加与否,可以先把基因因素给排除了~

果然,研究结果令人惊讶!即便是基因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每天吃一模一样的东西,身体的反应都有很大的差异。

举个栗子:

在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花儿中,俩人同时进食白面包。等食物进肚后,一个妹子的血糖几乎没有变化,而另一个的血糖却升得飞起???

在第二天俩人换成黑面包时,体内代谢情况却完全相反!

看上去,喝水长胖还是狂吃不胖,基因因素可以靠边站了?

这些实验数据表明,作为独立的个体,人们对食物的反应并不能一概而论。

啊!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就注定了今后的体重方向呢?

近期大热的肠道菌群好像提供了一丝线索。

一项研究发现,婴幼儿时期的肠道菌群组成,尤其是2岁时的组成,与之后儿童期的BMI有关!

研究人员通过对165个儿童,整个童年时期6个时间点的肠道菌群样本进行了基因测序,并与他们12岁时的体重指数进行了比较。

(你问我肠道菌群样本怎么来的?不,你不想知道!)

结果显示,第10天和730天(2岁)的肠道菌群与儿童BMI显著相关,两岁时的肠道菌群组成就能够解释超50%的儿童BMI指数变化。

真是厉害了,影响体重从娃娃抓起!真是种种迹象都表明肠道菌群要统治世界啊!

相信有这一研究的铺垫,将来通过肠道菌群调节的方法,可以将“肥胖”扼杀在摇篮中。

那么在现阶段,“肥胖体质”的我们真的无法改变现状么?答案是否定的。

早在2013年7月美国科学家就发现了一个名为FTO的“肥胖基因”。

这个基因坏得很,可令人体内的“饥饿激素”水平升高,使人更想食用高热量食物,从而导致发胖。

而BMJ的一项荟萃分析告诉我们真相,即使拥有肥胖基因变异的人,仍然可以通过节食和锻炼减肥!

基于饮食、锻炼或药物的减肥干预至少在部分程度上可以抵消遗传倾向。也就是说,无论你带不带FTO次要等位基因,对更健康的策略都能反应良好。

还有人心大,就是不想动。于是打起了“神药”二甲双胍的算盘。(二甲双胍:为什么cue我?)

那二甲双胍可以减肥不?

有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虽然其减肥效果可持续十年,但有反弹趋势。

而对于非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并无确切的减重作用!因为其不能干预脂肪的代谢,减少体脂率。

除此之外,它还会减少维生素B12、叶酸等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造成贫血、周围神经损害等。

也许会有胖友们会抱怨,为什么一定要瘦?我就想做一个快乐的胖子不行吗?

唉,亲爱的,我不是嫌弃你胖!是真真切切为你的健康担忧啊。

要知道,肥胖可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不信的话,咱们一起数数:

什么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癌症、高血脂、关节炎,哪一个病能让你不遭罪?哪一个不影响你的生活质量呢?

不过,最近Science 发现了一种叫做神经酰胺的分子,它是不少代谢疾病的潜在根源。如果可以影响这种分子的产生,就能有效避免肥胖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DES1水平(神经酰胺生化合成中所需要的酶)与神经酰胺水平有所降低的小鼠中,虽然高脂饮食会让小鼠变成小胖鼠,但它们的血糖控制的hin好,代谢水平也hin健康~

虽然这项基础实验在通往临床实践的路上还有十万八千里,但它表明抑制DES1,影响神经酰胺,还是有希望成为治疗代谢疾病的全新疗法的!

不过当下,我们还是需要管住嘴,迈开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管理自己的体重。

其实,减肥套路千千万,说到底还是要自律。让我们一起放下手上的奶茶、丢下大碗宽面,合理管理自己的体型。虽然做不到狂吃不胖,但可以做到规律饮食,健康生活!